订阅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我们都知道,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伟大的领导团队分不开。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国革命先驱和领导者,曾带领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1976年,他即将退位的时候,所有人都对谁将获得军权而忧心忡忡。 有些人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但是他们的能力无法与这个位置相匹配,因此,也有人担心,如果权力真的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那么对中国来说,这将是一场新的浩劫。 当时,人们心中的第一人选是叶帅,他行军打仗多年,立下了无数战功,可以说,他坐上这个位置是众望所归,但是最后,毛主席的决定却出人意料,因为他最终把指挥权交给了陈锡联将军。 为什么主席将军权交给了他,而不是资历更高的叶帅呢?只能说主席是慧眼识珠。 一、陈锡联其人 陈锡联,湖北人,在1930年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而后参与了多场战争,为我国的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作为769团的团长,率领着自己的士兵夜袭阳明堡,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炸毁了他们的24架战机,这让日军损失极其惨重,因为失去了这些战机,日军直接丧失了对太原和忻口继续进攻的能力。 经此一役,陈锡联直接推动了中日之间的作战进程,他的名字在国共两党中传播起来,成为了双方都知道的著名人物。 在此之后,他又参加了“九路围攻”等战争,由于在战争中表现突出,他逐渐受到了重用,开始担任了旅长以及分区司令等十分重要的职位。 之后,陈锡联更是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战能力,带着众将士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战役,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百团大战,在这场战争当中,他奋力与日军作斗争,不仅牵制住了很多日军,也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让日军元气大伤,为我军之后的作战计划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于他在每次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他在解放战争时被任命为了司令员,那一年他只有三十一岁,是最年轻的司令员。 虽然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但是没有人对他表现出任何的不服气,因为他的能力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他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还有着灵活的头脑和超高的作战天赋,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军事领导人。 但是,司令员的权力和三军指挥权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对于后者来说,人们心中都有着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叶剑英。毕竟,即便陈锡联表现再突出,在人们心中也无法和叶剑英的成就相提并论,所以,在得知毛主席竟然要把三军统帅权交给陈锡联的时候,很多人都十分震惊。 二、将军权交给陈锡联的原因 1976年,毛主席病重,不得不解决国家军权的问题,在这一时期,有很多人都对三军指挥权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真心希望毛主席能找一个合适的人胜任,另一部分则是为了一些利益纠葛。 在真心为国家好的这部分人里,他们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叶剑英元帅,因为他在当时本就已经是国防部部长了,不仅有资历,还有着很强的军事领导能力,担任三军统帅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然而就在人们认为一定是他的时候,毛主席却突然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将军权交给了资历尚浅的陈锡联。 其实这个时候陈锡联已经是一个革命经验十分丰富的老人了,说他“资历尚浅”,只是和叶剑英相比。他在作战的过程中表现确实很突出,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在战争结束后一直奋斗在一线,主持我国的炮兵建设工作,可以说始终为我国的军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他虽优秀,在很多人心中也仍然比不过叶帅,相信毛主席心中也有数,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仍然坚持着把军权交给了陈锡联呢? 其中原因其实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当时的叶剑英年事已高,身体情况也不太好,没有精力去应付当时局势,他甚至为了不卷入其中,而不得不声称自己“生病”。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知道,如果再将军权交给叶剑英,那无疑是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为了保护叶剑英,毛主席就转移了视线,将候选人放在了其他人的身上。 有人肯定会有疑问,不是叶剑英,那为什么一定是陈锡联呢?这是因为在其他几位候选人中,只有陈锡联有行军打仗的经验,也作出了很多贡献,可以说,他是当时最适合的人选。 三、慧眼识珠 不得不说,毛主席将军权交给陈锡联是慧眼识珠。 陈锡联获得军权之后,始终都不骄不躁,保持着一颗初心,在很多事情不明白的时候,他仍然会虚心耐心地向叶剑英请教,丝毫没有自己掌权了就高人一等的心态。 主席为何将军权交给了他,而不是资历更高的叶帅?只能说慧眼识珠。陈锡联始终很尊重叶剑英,两人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陈锡联不将叶剑英视为潜在的威胁,叶剑英也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所以真心扶持着陈锡联,两人有着一致的目标,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共同做着努力。 网站设计 https://www.jinyaoyunwei.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