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毛泽东晚年铺垫,分4步提拔邓小平,并直言:将来没人能压得住他

2022-02-03|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邓小平诙谐地说:“我是三落三起咯!”他自己也曾谈起过这三段经历。在红军革命的30年......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邓小平诙谐地说:“我是三落三起咯!”

他自己也曾谈起过这三段经历。

在红军革命的30年代初,由于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邓小平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被撤销,还遭到了严重警告与处分,这是第一落。

1969年到1973年,被免去职务,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这是第二落。

第三落则是恢复职务后的1976年。

但总的来说,在第二落之后,由于毛主席的大力举荐与支持,邓小平基本已经进入了党、政、军的核心领导层,成为了后来共和国的接班人。

本篇文章,笔者将围绕毛泽东与邓小平之间的故事,通过对晚年毛泽东的伟大布局和后来邓小平的政绩表现进行描绘,再次向大家展示一代伟人是如何培养党和国家的接班人的。

党史上普遍认为,毛泽东培养邓小平做接班人大致是分为四步:

一、重新启用,恢复工作。二、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树立国际威信与知名度。三、提议委以重任。四、完成组织手续与法律程序。

我们今天的故事,也从第一步开始讲起。

历史记录,邓小平是在1969年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的。

据后来邓小平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苦难的时期。

当时的苦难,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内心的。

因为不被认可,所以被免除职务。

一家人都去劳动,工作量上很大;在吃的东西上很少,基本是看不到肉的,早上开工有一碗稀饭喝就很满足。

要知道那一年,邓小平已经65岁了。

这个年纪,搁当时的农村来说,已经是老人了,远远比不上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然而直到1973年,在4年的煎熬岁月里,他不仅要参加辛苦的劳动,还要忍受来自内心的拷责。

原本他也不知道这段经历何时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是否能够拨云见日。

直到1971年,事情才有了转机。

1971年9月之后,因为某些事,毛主席一直处于沉默状态,身体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

而另一面,邓小平作为曾经毛泽东所倚重信赖的人,凭借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深知此时的毛主席定然是彻夜难眠,毕竟毛主席是极其重感情的。

自林总走后,总得有人挑起担子,减轻一点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重担才是。

所以,在1972年8月3日,邓小平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邓小平首先极亲切地问候了毛主席的身体与健康问题,然后再谈到自己在拖拉机厂的工作与总结,并给出了这3年来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言辞诚恳,令人动容。

最后,邓小平提到自己在下放期间,有了一些对建设新中国的美好设想,如果可以,自己还是希望再为国家多工作几年的。

自己想减轻毛主席的担子,也想减轻周总理的担子,更想为国家和人民再做点事。

当时对于写这封信,邓小平是花了心思的。

首先信不能写得太早;其次,在写这封信时,本身就是一份检讨书,或者说是劳动报告。

毛主席也希望听到他有来自内心的声音。

因此,这需要雕琢,更需要积攒勇气去写,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天底下最美好的事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过犹不及,是大忌。因此讲究恰到好处,也需要在恰当时机来写。

为什么在1972年8月后写呢?

因为从今年开始,毛主席与周总理的身体状况都不容乐观,尤其是主持中央与国务院事务的周恩来,于5月被确诊患癌之后,身体每况愈下。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身体状况,都是邓小平比较忧心的事情。

邓小平寄出信后,原本对这一切也不敢奢望过甚。

然而,另一面在北京的毛主席在收到邓小平的信后,却是难得的高兴,对他的劳动认识高度赞赏,同时对他提议要再出来工作的建议也高度赞同。

总之就是一句话——“邓小平,怕是可以回来了吧?!”

此后,毛主席也开始着手准备,为邓小平复出布了一盘大局。

在一次政治会议上,毛主席特意和大家说:“最近收到了邓小平的来信,他的认识很深刻,劳动是有效果的嘛!既然改了错,我看可以出来工作了嘛……”

同时,为了帮邓小平复出铺路,堵住悠悠众口,毛泽东又说:“他过去是挨整的,没有历史问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中共建政后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中也没有屈服于苏联。”

这样一来,功大于过。

由毛主席亲自讲话了,邓小平迈出的第一步基本是没问题的。

在得到毛主席的支持与铺路之后,邓小平很快回到中央,并于中共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毛泽东对邓小平了解得比较透彻,早在1951年在与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他就说:“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对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的观察,毛泽东彻底下定了决心,把邓小平再次提拔到党和国家接班人的位置上。

对邓小平,毛泽东总体上是高度赏识的。他的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无论是资历、威望,还是政治素养,军事才能和工作能力,他都出类拔萃。

毛泽东曾多次说:“邓小平看起来是小个子,说话温和得很,可别小看他,内子里可是个钢铁公司哩!”

这是对邓小平处世能力的高度概括。

做领导人,就是要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更要做到处变不惊,胸有丘壑,外柔内刚。

显然,这些邓小平都具备。

于是,为了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多次在国际上亮相,树立威信,毛泽东迈出了提拔邓小平的第二步。

1974年4月,毛泽东委派邓小平参加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结果,会议特别成功,来自中国的邓小平,以其幽默的方式与不俗的谈吐和战略眼光,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博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此后,邓小平的大名,很快席卷全球各大媒体头版头条,西方政客纷纷称呼他为“周恩来的最好代理人”!

邓小平彻底在国际政治场上崭露头角,毛泽东对此,乐在心里,欣慰得很。

同时,对邓小平的重任,更甚于从前。

道理很简单,因为联合国大会,虽说是为了帮邓小平在国际上树立威信,可回过头来也是有考验邓小平能力的意思。

事实证明,关键时刻,果然不负众望。

紧接着,毛泽东又迈出了提拔邓小平的第三步。

早在1973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开始有意为邓小平铺路,在会上大举推荐其担任党和国家的中央工作。

在他表扬邓小平的话中,有几句尤为高频,如“办事比较果断”,“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等。

凭借着毛主席在党、军和人民中间无可替代的权威与影响力,他的这些讲话与建议,几乎可以算作是他想把邓小平尽快推上中央党、政、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使新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一个接班人最强有力的声音了。

同时,为了远远地观察邓小平,同时远离京中纷争,毛泽东于1974年底开始南巡。

在长沙的那段时间,毛泽东通过细致的思考与缜密的观察,终于在这里作出了影响深远的两大决策。

一、把邓小平提到党和国家接班人的位置。二、让邓小平放心大胆地搞国民经济。

尤其是当周恩来飞抵长沙汇报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时,毛主席干脆开门见山地说:“我看小平做个军委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无不震惊。

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一锤定音!

周恩来回京后,转达了毛主席对邓小平工作调整的建议,邓小平开始陆续负责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

1975年初,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身体都不容乐观。

为了尽快地把邓小平推到前面去,毛泽东开始迈出了提拔邓小平的第四步——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其职位的组织手续与法律程序。

1975年1月5日,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发出1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月8日至10日,周恩来在京主持了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又讨论了四届人大的准备工作,会上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增选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

在1月13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又被选为第一副总理。

至此,毛泽东完成了提拔邓小平的四部曲,彻底使他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尽管后来邓小平全面主持工作后,有过所谓“第三落”,然而从始至终,毛主席都对邓小平表现出了足够的信任,为了避免自己选择的接班人受到冲击,还派专门的部队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在毛泽东晚年与人交谈中,曾预测凭借邓小平的能力,把他提拔到现在的位置,将来谁也压不住他,自己也不用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强有力的接班人了。

1977年7月,依照毛主席生前的指示精神,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81年,邓小平被选举为中央军委主席。

事实证明,邓小平在毛主席的伟大布局下,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展开了一系列开天辟地的工作。

众所周知,在1966年后,我国停掉了高考,此后入读各高校的人才,大多采取的都是推荐保送制。

同时这段时间,我们的科技事业发展也处于淤滞状态,很多有能力有头脑的科学家都受到了冲击。

除此之外,最棘手的还是我们的国民经济。

在那个年代,人民做生意是“投机倒把”,领导倡导搞国民经济是“走资派”。

因此,总的来说,在这段时期,我国从教育、科技到国民经济,状况都不乐观,乃至可以说是糟糕地很。

对这一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一直头疼不已,并曾为之付出过巨大的努力。

比如说1972年10月,周恩来在接见华裔大科学家李政道时就深感于我国科教方面的人才断层,真诚地向其提出请求,希望可以由他出面,请一些国际上的人才和大家到中国来做客。

除此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收效甚微。

最终,改变这一切的,还是邓小平。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感叹毛主席看人之精准,布局之长远,其细心为邓小平做铺垫着实高明。

单单从提拔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后来的时代发展来看,已经足够说明一切。

历史上,邓小平既可以说是新中国困局的破冰人,如今人们对邓小平提的最多的一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短短的9个字,便道出了人民对他的认可。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几千万读书人,终于等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这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我国拟于今年恢复高考……”

而作出这一伟大决策的,正是邓小平!

刚刚上任,就给全国青年扔出这一利好的重磅炸弹,无数有志青年,已经开始在心底里盘算着未来日子的盼头。

那一年冬天高考之后,中国读书人的世界,再次春暖花开。

紧接着,1978年3月,邓小平又组织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无数科学家纷纷感觉:中国科学家的春天,也要来了!

在这次大会,邓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生产力”这一概念,为了鼓励科学家们撸起袖子丢掉包袱,大刀阔斧地干,他又说:“为了实现科学研究计划,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此话一出,当即博得了与会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科学家们渴望科技强国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也足见邓小平的讲话,多么顺应大家的心声。

这样一来,我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巨轮引擎,终于得以再次轰鸣而起,动力十足地往新纪元开去。

接下来就是老大难的国民经济问题。

关于搞国民经济,早在“长沙决策”时,就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支持,因此邓小平干起来得以没有后顾之忧。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彻底打破了之前的陈规教条,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即“改革开放”!

如果说之前教育与科技的改革,仅是惠及于人民中极少数的读书人与科学家,那么“改革开放”则是代表着全国人民好日子的到来。

因为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人民可以做生意提高生活质量了,资本家也敢大刀阔斧地实业报国了。

总的来说,整个国民经济环境,瞬间焕然一新,就像换了新天地一样。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教事业,逐渐以蓬勃生机大步向前,一步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们的国民经济,也呈指数型上升。

最主要的是,全国人民的脸上,忧愁少了,幸福的笑容增多了,这是我们最伟大的收获,也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孜孜不倦地工作,最希望看到的。

当然,如果说以上这一切,仅是邓小平在国内的牛刀小试,那么在针对台湾、香港与澳门问题时,则是彻底的大展拳脚,令世人惊叹折服。

比如说“一国两制”,又比如说后来与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那场世纪较量。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携“马岛之战”的余威而来,野心勃勃地想要和我国谈香港的主权问题。

结果这位叱咤西方政坛的“铁娘子”,却在与我国的“钢铁公司”的较量中,彻底败下阵来,踉跄地走下台阶,直叹:邓小平真残酷啊!

在邓小平的铁腕治理下,1997年,香港如期回归!

此后他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搞起了经济特区,带动了一大批国民致富奔小康。

在新中国历史上,邓小平作出的贡献,几乎可以算作是开天辟地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曾在其所撰的《1999:不战而胜》中不吝溢美之词地感喟道:

邓小平堪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把中国从世界上最教条主义的共产党国家之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进步的共产党国家之一……

回顾历史笔者不禁想起毛主席曾经的预测“我死之后,没人能压得住邓小平……”。

确实,随着一系列成就的到来,邓小平在党内的地位以及威望逐渐上升,以至于到他退休的时候还有人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诚然,这样伟大的人物,这样为人民谋福祉的领导人,才是中国最需要的。

同时,我们也不禁明白了曾经毛主席提拔和爱护邓小平的良苦用心。

从对邓小平的培养爱护和邓小平后来的表现看,毛主席当真是高瞻远瞩,识人善用!

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编者简介:

我叫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现在已经月入过万,还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

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实现财务自由,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接单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接单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