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生个娃,2万亿...

2022-01-1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图:pop驼砣经济学家任泽平提了一个劲爆方案:央行多印2万亿,用作专款补贴生育,促进大家多生娃。争议很大......
山坡防护网 http://www.fanghuwang333.com

图:pop驼砣

经济学家任泽平提了一个劲爆方案:

央行多印2万亿,用作专款补贴生育,促进大家多生娃。

争议很大。

我好感慨。

之前说过,我毕业那年赶上08-09年,遇上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当时我们搞了4万亿刺激经济。

主要方式是:刺激基建

客观上,4万亿有不少流入了房子,房价一路上涨。

我要是有时光机的话,就穿梭到当时,告诉自己,赶紧借钱也要买房。

过了十年之后,议题已经变了:

多印2万亿,用于生娃。

虽然只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但这背后,映射了时代的变化。

4万亿vs2万亿。

从以房为本,到以娃为本。

任泽平之前是恒大首席经济学家,前地产人士提议印钞,补贴大家多生娃。

这要是放电影里,编剧简直太扯了。

要扣分的。

但现实中它就这么发生了。

当它正儿八经地被讨论,我一边瑟瑟发抖,一边还认真思考了一下可行性。

我感觉是,2万亿的说法虽然很唬人。但无法忽视一个事实是,各地已经零零星星,在落地鼓励生娃政策。

比如许多城市延长产假;比如四川攀枝花,给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发500块补贴,一直到3岁;比如北京朝阳区,启动给多孩家庭直接配租公租房;比如江苏南通海安发放购房补贴;

当然,这都是地方性的政策。真要上到国家层面,印2万亿促生娃,还是觉得——

荒诞感有点强烈。

讲点正事。

有个网友在微信上给我抱怨:

她花10万块,投了一个面馆,去年面馆给她分了1万块钱的红;

但前两天,面馆突然不分了。

说今年年底疫情太频繁了,从西安到郑州到天津,总是一阵一阵的。就希望多存一点资金,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

她觉得,虽然可以理解面馆的做法,但内心也有点空落落。

她本来没有年终奖,还想着拿点面馆分红呢。

这一下也没了。

借着这个问题,正好和大家说下“拿分红”这个事。

大家做很多投资,如果盯着分红的话,有时候是个好事。它可以帮自己建立一种,挺稳健的财务观。

我们投资能不能拿到分红,取决于两个要点:

1)公司要持续赚钱

2)合同约定了:每年分红

第2点,会被很多人忽视。

比如Reits。

它打包了一揽子写字楼和商铺等,每年收租。

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但,它合同里通常会约定好:

至少拿90%的净利润出来,给大家分红

(90%是行规,不同项目不一样)

比如年金险也是,约定到了一定时间,每年能拿多少钱,也是写进合同的。

白纸黑字,必须执行。

我最近发现一只固收+产品,招募说明书里也写了——

本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12次。每年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该年度可分配收益的90%。

它去年分红分了11次,前年分了8次。

只要是丰收年,它就会大方分红,与民同乐。

买这种产品会比较有笃定感——只要Ta赚了钱,必会落入我自己的腰包。

不是一场镜花水月。

也不是开个餐馆,分红全凭口头承诺。

这都写进了合同的死规定。

还有一些公司,虽然没有明确说:一定会分红。

但它们挺讲道义。

它们的作风就是,每年都在分,且分红挺有规律。

典型的比如银行股、水电股。

这类公司本身持续在赚钱,有稳定的盈利;但也没啥爆炸式成长空间了。

所以它们风格就是老老实实赚钱+老老实实分红

拿长江电力举个例子,几乎是年年分红。

每年分的数字,挺有规律。

每十股分个6块,7块的。

我用choice统计了下,长江电力自2003年上市以来,分派现金20次,一共分了1273多亿出去。

银行股也是。

我周六参加一个中国银行举办的活动。

会上,一位中行做研究的人士,很不羁地说:

“我们中行,包括其它几家大行,股息率都不低;也不知道为啥股价不涨,难道你们觉得,这些银行会破产嘛?”

我打开手机瞅了下,中行股息率有6.3%。港股更高,都8%了。

对于炒股的人而言,靠股价上涨赚钱更爽。热爱分红的股票,股价往往波澜不惊。

不太想碰。

但对于吃分红的人而言,似乎又别有一番风味。

(以上均为举例,非荐股)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接单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接单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