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12月21日下午,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召开。市委书记杜延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汤涌主持会议。 会上,杜延安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不时插话交流,对委员们现场反映和会前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限期解决并答复。 杜延安指出,市政协将“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补齐中医药发展短板”列为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作为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选题准、分析透、建言实、质量高,抓住了工作重点,提出了真知灼见,展现了良好作风。 杜延安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中医药人才,努力开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新局面。 杜延安强调,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拓宽“引才”视野,瞄准名老中医药专家、产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加快推进“亳州养生”品牌建设。要提高“育才”效能,注重培养科研骨干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本土医疗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强化“留才”保障,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激发“用才”活力,确保人才晋升有盼头、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杜延安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服务大局,认真履职,把提案办理协商贯穿提案办理全过程,聚焦全面实施“六一战略”,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切实提高重点提案办理质量,真正把提案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齐心协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汤涌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市政协和市政协委员要持续关注、继续建议、助推落实,补齐“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短板,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曹振萍,市政协副主席龚艳玲、宋峰,市委秘书长万瑞年,市政协秘书长靳家海出席会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拥有中医医院9家、中西医结合医院7家,其中“三甲”中医医院1家、三级中医医院3家,省级“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11个,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4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8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个。全市92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的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 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市,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现将大家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应制定完善专项中医药人才引进政策,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招才引智”工作。针对亳州本地院校中医药类毕业生和外地亳州籍中医药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争取留下为亳州服务。 农工党亳州市委会建议,着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针对我市急需的相关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引进技术创新团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政策上的倾斜与鼓励。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 市政协常委姚亮也建议,科学统筹规划,推动中医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结合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人才发展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和扩大专项资金投入比例、中医药科技人才招引比例、高精尖中医药人才支持政策等。 民进亳州市委会建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交流,引进或委托培养一批外语水平高、中医能力强的国际化中医人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医人才国际化交流,加快国际化中医人才培养。 营造人才发展环境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与中医药职称评价体系,对基层中医医师职称晋升予以倾斜。开展名中医评选工作,给予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 九三学社亳州市委会建议,落实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环境,针对引进的人才,健全完善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养老保险、创业投资等方面“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人才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对中医药技能人才,可通过公平评选,评出各类技术能手、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和奖励。 市政协常委姚亮建议,加强机制改革,破除中医药人才“晋升难、使用难”,进一步完善联系服务中医药人才制度和办法,采取推荐使用、招录招考等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将相关职称评定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向中医药科技重点岗位倾斜。 民盟亳州支部建议,出台扶持政策,对中医传承师傅以高技能优秀人才方式进行补贴,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支持已退休仍执业的中医传承师傅带徒等,营造鼓励师徒传承、支持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环境氛围。 民建亳州市委会建议,推动中医学术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性发展,建立吸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扎根基层、合理使用的长效激励机制。 强化中医人才培养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成立市委教育工委,制定全市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及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内部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 民革亳州市委会建议,建立“亳药人才计划”,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支撑,建立“专业人才库”,即规范建立药学人才库,对药学人才库实行“动态登记”,建立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来、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 民建亳州市委会建议,抓好校企合作,培养中医药人才,鼓励支持企业,重视中医药人才,挖掘院校潜力,重视定向培养,充分利用本地院校资源,为我市培养更多留得住的中医药人才。 九三学社亳州市委会建议,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根据药企、市场、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根据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历史经验证明,师带徒是一种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有效的人才培育途径。民进亳州市委会则建议,实施基层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工作,选派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的中医专家,在基层医院带徒,培养新生力量。市政协委员侯怀奇也建议,开展师带徒工作,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发扬光大。 民盟亳州支部建议,加快实施中医人才培养的地方法规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法规,中医传承才有法可依,有效实施,保证中医传承培养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广泛开展中医服务 民进亳州市委会建议,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在养老机构建立中医养生、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三级防病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弘扬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服务,建设有“医、养、游”三位一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拓宽中医药人才服务领域等。 农工党亳州市委会建议,持续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增加基层中医药人员配比,加大基层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和全科医生培养。完善中医传承模式,确立一批长期服务于基层、理论功底扎实的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多学科的骨干人才。 “品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靠品牌带动。”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着力抓好养生连锁品牌发展,充分展示亳州中医特色魅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保障养生品牌健康运行,形成亳州中医特色,成为亳州历史名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蔡宏铎张珍武景)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