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滴滴车主app下载 http://www.355u.cn/5720.html 清末年间,朝廷统治势力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全国,由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阶级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历时14年,与清朝贵族势力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杀。 这其中“闯王”李自成和天王洪秀全,最为大众所熟知。但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们逐渐冷静下来,对这两位的所作所为逐渐产生了质疑。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拿李自成来说。 夺帅加冕 “闯王”本是明末起义农民领袖高迎祥的名号,李自成曾在其麾下作为一名将领,因其勇猛有胆识,受到了诸多首领部将的赞赏,后来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继续承其遗志,率部杀敌,并自称“闯王”。 早年因其家境贫寒,又遇灾荒连年,食不果腹,遂跟随农民军揭竿而起。李自成因其杀伐决断,英勇果敢,起义后迅速成为农民军势力的核心人物。 1629年到1634年的五年间,李自成率部自汉中逐渐向京师逼近。崇祯帝慌忙应对这股突如其来的起义势力,但大有“愈剿愈晟之势”。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国号为“大顺”。与明朝军队鏖战两月后,一举攻入紫禁城,明朝就此灭亡。 李自成是个英勇善战,刚正不阿的人,但要进京当皇帝,他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对待明末遗留官员的政治举措上,他明显是“毫无情谊”可言的。 1644年3月27日,李自成突然“下诏”,命令京内所有明朝官员,按等级大小排序,限时追缴财产。城中的农民军开始严刑拷问明朝官员,四处抄家,以“追赃助饷”。 此期间城中各处多有惨事发生,光是用来处刑的夹棍就连夜做了5千多具,城内的恐惧气氛陡然加深,后来逐渐成为一场掠城之战。 这种行为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与愤怒,而由于多日的抢夺,大顺军内财务出现混乱,官兵上下渐渐出现了裂痕,导致军心涣散,北方的吴三桂趁势引清军入关,几场大战下来皆以农民军的失败告终。就这样,李自成带着他的皇帝梦,匆忙逃离了北京。 “天王”的江山 接下来再看“天王”洪秀全。洪秀全被后人谑称为“有文化的土匪”,此言的确不假。 洪秀全的凄惨前半生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后世有人感慨,如果当时的考官能网开一面接纳这位老童生的话,或许就能让近代中国避免一场大灾难,从而彻底改写历史。 总之就是,洪秀全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只是把知识转化成宗教用于网罗大众,为后续的“基业”提供力量的培植温床。 从创建“拜上帝教”收集信徒,到起兵发动金田起义,最后定都天京。洪秀全广交天下豪杰,并使其成为麾下的能臣干将。 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包括后来的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些人无论是在初期,还是后续的守卫战中,都是洪秀全最得力的助手,以致清朝倾其全国之力对其围剿,仍能矗立10余年之久。这个人事搭配,在当时俨然是一个割据势力的天团组合。 1853年6月初,太平军在定都天京后,集结优势兵力率军西征,直至1856年,已攻克三城,并逐一击溃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至此,太平天国进入鼎盛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洪秀全恃功自傲,登基后就基本远离朝政,大权旁落于杨秀清的手上,朝中日益勾心斗角,群臣互相猜忌,最终导致了1856年的天京事变。 此番折腾下来,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父、天兄体系被彻底打破,这直接使太平军的对外反围剿力量一夜土崩瓦解。即便又出现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后起之秀,也无法维持天国的继续。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就此覆灭。 “历史巧合”? 同样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李自成和洪秀全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皆是贫农出身,在朝代更迭的动荡时期,生活困苦,受尽磨难,以致能够召集网罗大众起兵造反。 李、洪二人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鼎盛时甚至能与当朝政治势力分庭抗礼。 这两位领袖建立的都是短命王朝,其实际意义只是当时的一处割据势力,因其自身对待历史和社会认知的局限,最终使政权体系难成气候。 后世评价的演变 如果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去了解李自成和洪秀全的动机的话,他们二人都是反抗阶级暴政的先驱,对我国历史做出了推动的代表人物。 当然这是史学上的论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对这两人起义之后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思考与质疑。 其一是,两人都是在建立政权之初,被些许的胜利冲昏了心智,做出了一些非常人能理解的措施。例如李自成对城中官员大开杀戒,搜掠钱财,极尽手段掠夺平民百姓。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再来看洪秀全,他更像是另一个“范进”。他当然没像前者直接疯掉,但封建制度的束缚让他的思想扭曲到了另一种程度。 按照洪秀全的构想,天京城从上到下一律采取“禁欲主义”政策,不许人们通婚成家,把史书经书一并设为禁读物,实际上采取的等级制度,比清朝统治者更为森严和苛刻。 既然作为“一国之君”,必须时刻记住每一分的胜利来之不易,更要时刻警醒自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做到“前史之鉴,后世之师”。 同时要把人民的实际利益始终放在最前端,这会让投机分子无机可乘,也就无法使制度内的人心涣散,从而为国家的和政权的稳定奠定下良好的基石。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