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这几天,关于打疫苗,一种新苗头正在显现。 7月8日,浙江丽水市青田县发布通知: 要求9日起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车站、养老院、托儿所、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银行、农贸市场实行“二码联查”,对未接种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动员及时接种。 21日起,原则上不允许未接种人员(禁忌症除外)进入医疗机构住院部、养老院、托儿所、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监所等重点场所。 7月11日,宁波宁海县疫情防控办公室发布通知: 25日起,原则上不允许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禁忌症者除外)进入医疗机构住院部、养老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校外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监所等重点场所。 同样是在7月11日,江西崇仁县通知: 将在商场、景区、车站、影院等公共场所实行扫“赣通码”查看疫苗接种记录。如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将对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7月12日,福建晋江市通知: 凡在我市工作生活、年满18周岁(户籍不限)且无疫苗禁忌症的人员均须接种。 另外,井冈山也已经发布了类似的红头文件: 有网友说,这倒没有明说是强制,但不是明摆着的限制吗? 很明显,这些地方的步调出奇地一致,释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打疫苗进入3.0时代,由不得你了。 此前,打疫苗已经经历了两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自由时代。打与不打,纯粹看个人意愿和心情。这个时候,街道办和村委会也都比较淡定,没有人强迫和劝说。 当然,这一阶段的接种率也是比较低的,数据增长比较缓慢。 第二个时代是劝打时代。拉开帷幕的标志是,街道办大妈和村支书们开始纷纷上阵劝说动员了,大喇叭循环广播。有些地方甚至做出了打疫苗送东西的举动。这一阶段,接种疫苗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出现了不少排队的现象。 当然,这一阶段也暴露了一些的强制思维。 以至于4月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期个别地方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强制要求全员接种,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现在,这一波对应接未接人员的新要求、新限制和新的动员措施,可以看作是在前两次递进基础上的3.0时代。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3亿零549万9千剂次。 可以说,决战的时刻到了。但是,越是到决战的时刻,就越应该坚守一定的底线,越注重一些细节,越应该体现和谐、人性、友善的接种氛围。 我想要提醒的是,对于那部分因为身体原因未能接种的人员,菜市场、商超、酒店、学校、影院等机构部门,要如何把关? 接种过疫苗的人员很容易辨别,打开微信或支付宝,亮出镶金边的健康码就是了,手机没电了也可以亮出接种票根。但是,未接种的呢? 如果任凭未接种人员自说自话,自己声明自己有不适宜接种的病症,那么就毫无约束力,新政策也就流于形式;如果要求他们拿出一定的证明,则新的问题就来了。 虽然不少通知说了,禁忌症者除外,那么要如何除外? 是需要他们开出一个有高血压、怀孕、过敏等医疗证明吗?这会不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成本?落到具体的每个人身上,是不是又是一场场奔波,一次次排队等待? 还是要认识到,在免费接种早已人尽皆知的情况下,一些人之所以犹豫观望,说白了就是对疫苗还不够放心。只有消除了他们心中的不安,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应接尽接。 那么,怎么消除这种不安呢? 我觉得一个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挥党政干部的带头作用。 如果一个区、一个街道,都是领导率先接种,并把接种场面散播出去,这就是最好的动员利器。一个市、一个省,也莫不是如此。 所以,我的建议,大可不必缘木求鱼,通过限制未接种人员的生活权利来达到目的,而是可以开放信息,通过领导者、动员者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激励,效果可能更好。 此前,张文宏表示自己已经打了疫苗,钟南山直播自己接种疫苗,就引发了不错的反响,很多人看到他们都打了,也就放心去打了。 但是目前,我们在很多地方,还很少看到哪位县长、市长、省长像他们一样以身动员。 倒是今年3月底,媒体曾经报道过,浙江绍兴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广东珠海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海南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云南玉溪市委书记王力等带头参加并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现在,正是各地领导干部们发挥示范作用进行决战攻关的时候。 我相信,他们应该早就打了,只不过似乎忘了作为一个宣传点。这一现成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实在有点可惜。 所以,我建议接种疫苗3.0时代,或许可以换一个标志,换一个更加符合现代文明治理理念的标志。 飞卢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